译成古文,又改了名字,叫《格物》。李轩开始在次日的讲学中大肆宣扬此文,将《逻辑学》与理学的‘格物致知’联系在一起。在他来的那个世界,心学大儒王阳明在少年时代对着竹子格了七日七夜,希望能够格出‘竹’之理。结果道理没格出来,人倒快格没了,几乎英年早逝。李轩心想这就是不通《逻辑学》的缘故,没有合适的‘工具’,怎么去格物致知?结果当日他将《逻辑学》原文道出之刻,京城文庙内的警世钟就连续八声钟鸣。这是接近于至圣的道理,昔日虞子著《四书章句集注》的时候,也不过是八声钟鸣。据说那第八声还很轻微,非常勉强。而在次日,他再次开课之际,周围已是人山人海,学堂外面的过道,甚至是外面的泥地里,都挤满了人。数千学子云集于此,只求聆听儒家新出的大道圣音。还有无数人传抄《格物》一文,一时间京城纸贵。所有能够承载《格物》真意的纸张,都卖出了天价。李轩最后不得不请六道司送来几块取自武意山的空白石碑,亲自将《格物》与《原道》刻录其上,供人临摹抄录。原本他的讲学,只安排在上午,之后却不得不连下午的时间都利用上。而在连续几天的讲学之后,李轩就心想这情况不对啊?咱祭炼第二元神,是为了管理时间。而管理时间的最终目的,可不是用在你们这些雄性身上的。不过李轩抱怨归抱怨,接下来却还是雷打不动,每天将大半的时间,用在讲学上。他相信未来如果有什么力量,能够推翻六百年后的‘天意’。那就只有这些听他讲学的儒生,只有他传播出去的学问。李轩其实也有几分乐在其中,他想这种春风化雨,沐浴人才的感觉,还是很不错的。关键是在讲学的过程中,李轩发现自己的‘七窍玲珑心’成长极速。似乎自己的学问推行的越广,信奉他学问的人越多,七窍玲珑心凝练的速度也就越快。此外李轩还感觉自己的‘文山印’越来越沉了,拿在手里的感觉是沉甸甸的,仿佛内蕴着一座山。里面的器灵,也越来越活跃。它不但有了自己的意识,还可与李轩做简单的交流。李轩估摸了一下,感觉它的灵智,大概可以相当于三岁小孩的程度。这可不单单是这东西才刚掠夺那‘金阙天书副本’力量的缘故,可能他的讲学,才是主因。李轩发现自己的每一场讲学之后,文山印器灵的意识就会更清明数分。尤其是他讲自己的《原道》,讲自己的《格物》,文山印器灵尤其兴奋。而听他讲学的人越多,文山印也会相应的增加一定重量。在发现这情况之后,李轩就更加用心了,不厌其烦的在各大学社游走。不过这段时间,李轩也不仅只是赴宴与讲课,就在第九日的一场宴席